这本书看完有一年了吧,本来不想再写什么评论的,因为这本小书实在是令那些来书中寻找精神寄托的读者大失所望。全文既不营造美好的心灵乐园,也不抨击黑暗的吃人社会,感情和叙事实在是真实得让人心疼。而且作者连自己的糗事、丑事、缺点、劣性也都要毫无掩饰地记上,这不禁让人感叹,看来作者写日记的目的真的是为了不辜负“彼苍之厚”啊。
出于这样的敬意,我选择坦白,当时我看的《浮生六记》是网上下载的盗版。咬文嚼字地看完后,我就把这书删掉了,一方面是出于这种盗窃的心理原罪,另一方面是作者生活的那种真实与无奈,几百年来似乎也未曾改变,同样在苏州,像《闲情记趣》里的一些事情,在我小时候的生活也差不太多。至于终究还是对此书写了一些东西,实在是因为有人出六百块的高价邀约,因此折节,羞愧难当。
作者沈复生于清朝乾隆年间,而读完全书让我感觉到,沈复的所作所为似乎非常符合那个时代懒散、糜烂的社会风气。如果要强行说得更深奥一些,那就是沈复的的人生悲剧,大概也映射着大清帝国由盛转衰的节点,沈复死后的二三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沈复的家庭,应该是一个书香衣冠之家,沈复在讲到他父亲的时候,总是略带自豪地“吾父稼夫公……”,所以在沈复的前半生应该是吃穿不愁、生活无忧。而沈复十三岁的时候,遇见了那个让他牵绊一生的女子 — 陈芸。
虽然不排除没有陈芸,可能会有顾芸、陆芸、朱芸等,但如果去掉陈芸相关的内容,全书也变得无生趣。但其实,沈复的家里原先给他定的一门娃娃亲并不是陈芸,只是这个对象“金沙于氏”在八岁的时候突然夭折,所以沈复才在一次跟着他母亲回娘家探亲的时候,遇到了比大他几个月的表姐,一见倾心,便向他母亲发了大概此生非她不娶的誓。而他母亲也挺喜欢乖巧的陈芸,于是立即脱下了戒指、缔结了这份亲事。
毫无疑问,陈芸是全书的灵魂人物,也因此,《闺房记乐》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很多的文章、电视、电影等文学作品描写的爱情或婚姻,不是苦恋,就是造作,再就是要么小三插足,又或者是悲剧离婚,好像这些都是应该有的,不得不让我惊讶于这些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感人的三观。而此书所描写的沈复和陈芸的这种相濡以沫、鹣鲽情深,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爱情和婚姻,则是对前述三观作出的一个反击。让人不禁反思,究竟什么才叫情圣?
创建于 2016年7月12日,19:44:12(应该是没写完,但是时间过得太长,已经不知道怎么接下去了)
历史上的今天:
- 2018: 《倚天屠龙记》中的个性鲜明的女人们
- 2018: 房地产转机已来临,缘何还要“越俎代疱”!
- 2017: 房地产开发商是如何“卖拐”的?
- 2016: 没有石头的“石头汤”做法
- 2016: 纸质名片在数字信息时代还有什么用?
- 2016: 如何提高博客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