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甜言蜜语的安慰,只有真话真说。
很多人表示自己面对家人和朋友时都有“两幅面孔”,对朋友等外人很能忍气吞声,但是对家人却很容易发脾气。即使事后会自责但还是忍不住要对家人数落一番,究竟这是什么心理在作怪呢?
面对亲人,或许是我们的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一般来说,确实是越亲近的人会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实家人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点对点的和我们达成充分的理解,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够时时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我们常常会想:“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了解我呢?别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罢了,怎么你也不懂得呢?”这样越想就会越生气。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家人期望过高,而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相对于不相干的人来说,面对亲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这是因为我们心里更在乎他们,我们不希望他们不开心。所以当我们意识到亲人期望的时候,我们如果做不到就产生了让他不开心的风险。如果他不开心,我们也不会开心,这就好像在事情一开始发生时,就预订了结果。我们要奋不顾身的投入进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我们成功的愿望也更加迫切,由此产生的压力也更大。而且这些压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渐渐增长慢慢积累的。单拿其中的某一件事情看,可能都不是那么要死要活的。但是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上去的时候,我们可能一下就爆发出来,这是压力的瞬间过度现象。但在家人看来,我们好像就是对当前的一件事情发火,这样家人就更加不理解我们的行为了。家人的不理解会让他们无法与我们更加深入的沟通,所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反而越积越深,我们就越加频繁的爆发,恶性循环。
面对亲人,我们往往存在放肆性
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有些时候,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好到家中进行宣泄。这是我们对待家人的时候存在着放肆性,就像孩子面对母亲,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令人担忧的是,往往这种宣泄是通过非秩序沟通实现的。在压力下的我们,往往忘记了怎么好好说话。我们在宣泄过程中对家人使用嘲讽、歪曲、夸大、贬低、晦暗等等的语言。最后我们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给家人却带来了伤害。如果家人对我们的伤害进行反弹,家庭的冲突就会愈演愈烈。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毁在了我们的放肆性上。
总是温柔待陌生人,却苛刻待亲人?如果希望扭转,必然需要打破这个惯性:
1. 逻辑上所有人都知道,家人是最重要的,我们只是以为低成本,其实成本的大头都是被骂的那一方扛着呢。
2.
与人沟通会有惯性,看到某个人就会说某种话是本能,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没区别,要改进,也和训狗狗没区别。训练说话前有考虑感受,考虑结果这个环节,就可以打破惯性。
3. 当然还有一个底层信念需要建立:说话是一件重要而非随意的事情,谨慎为之。
来自山佳崔的博客:为什么很多人都爱对家人发脾气?
历史上的今天:
- 2020: 中国女孩放过自己吧:白瘦美的审美标准不值得
- 2020: 家里剩菜别扔掉,看我这么做,比新做的还好吃
- 2020: 天热别错过早餐,又香又软,好吃营养足,香极了
- 2020: 扁豆猪肉饺:鲜嫩可口不油腻,营养美味又除湿
- 2020: 花卷别吃老一套,学会这方法,吃着特别香,没菜都吃俩
- 2020: 油炸虾头:变废为宝下酒菜,鲜香美味,每次都光盘
- 2020: 芒果布丁:香甜细腻又开胃,每天一杯,冰凉一夏天
- 2020: 冬瓜羊肉丸子汤,清香开胃,老少皆宜
- 2020: 西红柿金针菇浓汤,酸爽可口,比鸡汤鲜
- 2020: 油泼芦笋:鲜香下饭健康养颜
- 2020: 糖醋排骨:无油无烟美味营养
- 2020: 凉拌秋葵:秋葵和它一起吃才够味!快手简单又开胃
- 2020: 芒果慕斯:酸甜开胃轻松去暑
- 2020: 早餐怎么吃?告别包子油条,营养早餐让你越吃越健康
- 2020: 这方法,面包拉丝又好吃,孩子最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