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关于购房落户政策及如何实施,引发了讨论,但多数持保留意见。新近,上海绕道推出了七条措施鼓励人才入户,放弃落户与购房直接挂钩,看似与楼市无关,实际则可从侧面推波助澜,有利于吸引中高档消费入沪。
上海新出台的七条政策,核心内容就是将过去的“指标落户”转化为“条件落户”,跨出了户籍改革的科学一步,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还有利于既存的人才在沪置业。这七条措施的主要内容,就是有条件将居住证转换为上海户口,这些条件包括:学历及海外资历、个税缴纳历史、在沪工作年限、实体创业缴税履历、在沪创业或就业做出的特殊成就等,侧重于入户者对上海的贡献率来确定是否将居住证转换成上海户口,其重要实质性内容就是注重入户者对本地的贡献,剔除了传统用购房这一狭隘做法。
将购房从硬条件当中去除,将成就业绩放进来,将人才的概念贯穿其中,鲜明地引证了在购房入户的思维上,上海先北京一步。事实上,在沪上创业成功的许多人士困于无户口,现在这种刺激政策的出台,等于将他们过去的社会贡献转化为正规的户口回报,自然会刺激他们在沪安家的信心与决心,也会带来他们对中高档住宅的消费。
还有一个配套项目的差异也证明上海先北京一步,那就是鼓励创业替代直接的刺激就业。上海的做法是鼓励农村人创业,可以用宅基地等方面的东西做为注册资本与注册地,办公地,并且豁免了注册现金要求,可以是零注册。同样的政策惠及大学生,大学生创业可以零注册,办公用地及注册用地等方面的,一率松绑。而北京的做法是挑选社区岗位来安置大学生见习,每年六百余万,从哪儿安置呢?是仅仅考虑在京院校?
当一地的就业环境与人才环境比较优越,实际就为楼市储备了相当数量的潜在消费人口。并且租赁市场的火热也同样可以刺激部分投资性消费,这是相生相向的东西,不容多言。
内容摘抄自楚芸的博客:购房落户、鼓励就业:上海先北京两步
历史上的今天:
- 2020: 现代灰姑娘
- 2020: 疫情期间炒股,推荐三类房地产股
- 2020: 黑森林樱桃奶油蛋糕的做法,德国的经典美味
- 2018: 象牙塔的蛆虫